改写标题:东亚杯为何需51人?
当我看到足协发布的出征名单时,我的内心涌动起了一股无法抑制的激愤。就为了一个东亚杯赛事,我们竟然要派出整整51人的庞大队伍,出征国外。这种规模,简直就像一支即将征服世界足坛的队伍。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51人的构成。显然,23名球员是比赛的主力军,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名主教练负责排兵布阵,这也是合理配置。翻译的加入,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难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剩下的26人又是做什么的呢?即使算上6名教练组成员,仍然有20个身份不明的“神秘人”。这些人难道是来给球员们提鞋、拎包的吗?这样的阵容,哪里像是去参加比赛的,简直就像是一个豪华的旅游团,出国潇洒来了。
关于这支队伍的差旅费用,我深感担忧。从机票、酒店到日常的吃喝拉撒,这些费用加起来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笔钱,足以买下半条街的煎饼果子。如果最终能取得好成绩,球迷们或许会咬咬牙,选择原谅。但现实却是,球员们在比赛场上的表现宛如散步,赛后只说“下次努力”。这样的官话我们听得太多了,谁又能不感到愤怒呢?
这支队伍的构成让人感到困惑。难道后勤人员、队医、数据分析师以及心理辅导师都不可或缺吗?再加上负责装备、行程、安保的人员,人数之多仿佛是在拍电影。国际足联曾提到,职业球队出征时,教练组与后勤团队通常只有十几人,多了就显得臃肿。而我们这支51人的队伍,似乎连替补的替补的后勤人员都带上了。网上有球迷调侃说,这阵仗就像古代皇帝出巡,銮驾仪仗队都齐全了,就差抬轿子了。
再说说这支队伍的花费问题。按照经济舱每人5000元的机票费用计算,51人的机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每晚500元的酒店费用,十天的吃住费用就达到了几十万。而东亚杯并不是一个奖金丰厚的赛事,成绩不佳不仅钱花了,还会丢脸。球迷们怎么会不感到气愤呢?有人曾在微博上指出,2019年东亚杯我们曾带了40人的队伍,当时就已经被批评人员过多。而这次直接增加到51人,足协是觉得骂声不够响亮吗?
回顾过去几年国足在东亚杯的成绩,最好的名次也只是第三。在与日本、韩国等队的比赛中,我们基本上是以学习为主。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长进呢?球迷们并不是不讲理的人。如果带着这么多人出征真的能取得好成绩,谁会挑刺呢?以日本队为例,他们在2011年亚洲杯只带了30人,教练组及后勤人员加起来不到10个,却拿到了冠军。他们的队伍精简且高效,而我们却臃肿得像一个过年回村的家族团。球迷们失望的不是人数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输球后总是说“尽力了, 找差距”。这样的话听得多了, 甚至比加班还让人崩溃。有人调侃说, 国足这是去踢球还是去团建呢?
足协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是否将钱用在了刀刃上? 后勤团队是否可以精简? 训练质量是否可以提升? 不要靠人多的排场来壮大声势, 球迷们要的是成绩而不是排场。如果这次51人的出征又一无所获, 网上肯定会骂声一片。别怪球迷嘴毒, 一次次的希望换来一次次的失望, 谁都受不了。下次发布名单时, 希望能看到更少的闲人, 更多的有真本事的球员。球迷们都看着呢, 别让大家满心期待却只能对着屏幕喊“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