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至霞慕尼:罗德里奇幻之旅
作者:沈天浩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不少人都认识我,因为我会说中文——这门语言让我交了好多朋友。” 这句话道出了18岁比利时小伙罗德里的独特经历。在中国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会了流利的中文,还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尤其是跑步。
罗德里在广州长大,他的成长环境让他自然而然地习得了中文这门语言。在学生和青年跑者的多重身份中,他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充分支持,因此并未过多地为学习和运动之间的平衡感到苦恼。
早在5月底,罗德里就来到了欧洲,为即将到来的UTMB做准备。在UTMB之前,他已经跑了好几项比赛,全程陪同的父亲雷吉斯也旁听了我们的采访。对于雷吉斯来说,能和儿子一起待上这么久,看着他在比赛中取得成绩,既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幸运。
罗德里的父亲雷吉斯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1996年,他在中国创立了玩具公司,16年前举家搬到广州生活。他相信运动能塑造人的性格,赛场上习得的“突破极限”精神,会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对于罗德里来说,这是他连续第二年来到勃朗峰脚下,参加短距离青年组的比赛。罗德里是个很独特的受访者:他比我们熟悉的主流跑者们更年轻,来自一个多元的成长环境,对中国和欧洲的越野环境有最直观的感知。
罗德里自述道:“我叫罗德里,今年18岁,来自比利时。我长期在广州生活,所以会说中文。这次在霞慕尼参加的是YCC的18-19岁组别,赛程是15公里、爬升1200米。”他平时的训练和学习都是相辅相成、互不耽误的。虽然学习压力大,但他也找到了平衡点。
罗德里认为训练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他这个年龄阶段。他喜欢和中国的精英选手们训练,从他们那里学习经验和建议。此外,他还与美国教练团队合作,通过Training Peaks等工具进行科学的训练规划。
在谈到中国和欧洲的跑圈文化时,罗德里表示虽然顶尖精英的水平差不多,但层次上有所不同。他觉得中国的短距离赛事关注度相对较低,而法国的短距离赛事水平很高。但他依然对中国的一些赛事抱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宁海赛事的赛道跑感让他印象深刻。
罗德里也积极地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希望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运动。他认为很多孩子只知道大人的明星选手,不知道自己也可以跑越野。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参赛经历告诉年轻人短距离比赛的乐趣和意义。
总的来说,罗德里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坚持和梦想的故事。他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思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