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足球赛事版权交易,德甲新买家接手,近“骨折价”出售。

来源: 24直播网

在8月上旬,德甲官方宣布与“球竞”和“新球体育”两家平台达成了2025/26赛季中国大陆地区的媒体版权合作。这一消息让广大中国球迷欢欣鼓舞,他们现在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以及抖音账号,尽情观看德甲和德乙的赛事直播。

对于大多数中国体育迷来说,“球竞”和“新球体育”这两个名字或许还比较陌生。然而,经过进一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家平台背后的实力。根据天眼查APP的信息,“球竞”APP的关联公司湖南塔斯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而“新球体育”的关联公司肇庆市篮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资本为100万人民币。这两家年轻的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德甲的版权,足以证明他们的潜力和实力。

去年,“球竞”首次试水德甲版权运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今年,他们进入了合作的第二年。而“新球体育”则是首次跻身顶级足球赛事转播阵营。从公开信息来看,在获得德甲版权之前,这两家平台并没有太多获得其他国际顶级足球赛事版权的记录。然而,他们凭借着创新的平台和球迷互动策略,成功获得了德甲国际首席执行官佩尔·诺伯特的认可。他在合作声明中表示:“中国始终是德甲最重要的国际市场之一,球竞和新球体育的创新平台和球迷互动策略契合德甲拉近与中国球迷距离的目标。”

然而,联赛在版权上的新选择是否真的如表面上那么乐观呢?从公布的运营方案来看,新球体育承诺提供覆盖全场次的高清视频直播,同时配备专业解说团队、实时数据看板、社区互动玩法和AI战术解读等创新功能。这些技术手段明显是针对年轻一代球迷的观赛偏好。然而,从版权布局经验和平台体量来看,这两家新平台与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布局体育版权多年的传统视频平台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他们能够接到德甲版权的合同,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传统巨头在体育版权争夺战的阶段性让步。

过去几年,视频平台为了争夺国际知名赛事版权,不惜花费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巨资。然而,随着疫情的到来,这种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疫情前的2015年至2020年,中国市场购入国际赛事的价格一度高涨。但最近五年,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以腾讯体育在2020年拿下英超当赛季部分比赛为例,他们仅仅支付了1000万美元。这表明,体育赛事版权的价值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

在这个价值重估的过程中,咪咕成为了中国市场最慷慨的“金主”,集齐了五大联赛的版权。然而,与过去不同,咪咕集齐这些版权合同并未付出太大代价。以西甲为例,武磊离开之后,西甲在与中国企业的合约中价格大幅下降。这背后既有用户数量浮动的原因,也反映了国内体育版权市场商业变现难度的加大。

用户数量的浮动和商业变现的难度是导致国内体育版权市场降温的两个主要原因。据分析,尽管体育赛事直播用户的数量在增长,但他们的付费意愿仍然低于影视剧和综艺的观众。此外,由于足球比赛的连续性广告植入空间受限,版权投入的回报率并不理想。以腾讯视频和腾讯体育为例,尽管腾讯视频的周活跃用户数是腾讯体育的五倍左右,但腾讯体育在面对重大赛事如巴黎奥运会时的周活跃用户数也仅在500万上下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赛事版权遇冷的现象并非仅限于中国市场,而是全球性的趋势。即便是商业开发最成功的英超联赛,也面临着增长放缓的现实。英超联赛的财报显示,虽然赛事版权收入仍在增长,但同比增速已经降至不足5%。而其他四大联赛则早早就开始寻找将版权更快变现的方法。例如西甲职业联盟通过与CVC Capital Partners的合作获得了一次性注资以及未来50年的转播分成。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内部争议尤其是像巴萨、皇马这样的豪门俱乐部对此表示反对因为这并不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各联赛在财务困境下正在寻找眼前的生存之道尽管他们明白长远发展之道但现实的压力让它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而这也为各联赛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众联赛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也是一次考验但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不断地摸索和调整中寻求最佳的平衡之道或许这正是每个联赛都正在面临和需要思考的问题。